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纪录片传播趋势观察

2025-11-13  14:50

近年来,广电总局深入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着力推动纪录片精品创作、融合传播、赋能千行百业取得新成绩。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累计播出纪录片958,播出总时长3.5万小时,累计收视时长95亿小时,收视规模突破635亿人次,同比上涨9.2%

从传播数据角度观察,今年以来,纪录片呈现出三个突出的传播亮点:

第一,抗战题材等重大主题纪录片紧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科学排播,取得良好收视效果,在主题宣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CVB数据显示,围绕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今年79月,总局提前谋划,全国卫视频道形成合力,先后播出抗战题材纪录片1675集,总时长超667小时,累计收视规模达15.1亿人次,成为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宣传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品类。这些纪录片注重个体视角、情感共鸣的叙述手法,将宏大主题作精细化表达,有效将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共鸣的故事。如纪录片《胜利日——大阅兵2025》生动展现战士们筹备阅兵的幕后故事,累计收视3287.4万人次,深受观众关注和喜爱;纪录片《心安何处》通过寻访中日遗孤老人的生活现状,揭示战争罪行,以新视角关注战争创伤下的普通人,情感细腻真挚,在东方卫视首播时较当月频道纪录片平均水平高52.7%。在网络端播出时,收视曲线体现出纪录片主题口碑观看话题认知传播螺旋这个传播螺旋是形成纪录片传播长尾效应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也期待这部作品成为一部观众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就会给朋友推荐的纪录片。

第二,纪录片类型化趋势凸显,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收视规模包揽今年前三,精品纪录片长尾效应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收视规模达211.1亿人次,在各题材中领跑。央视纪录片《秘境深处》首播收视率1.494%,累计收视超7480万人次,位列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收视第一。山东台制作播出的纪录片《大河之洲(第二季)》国庆期间首播本地收视率1.805%,全国收视率是今年频道纪录片平均水平的两倍。此外,吉林卫视纪录片《秘境吉林》、广西卫视纪录片《漓江》、广东卫视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东方卫视纪录片《东滩,鸟类的家园》、江苏卫视纪录片《连接世界的中国湿地》等作品,均在大小屏实现大量观众追更、点播和回看。

历史人文纪录片收视规模达199.2亿人次,位列第二。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人文名镇》首播收视率2.440%2.203%。上海台制作的纪录片《文运中国》在32个省级卫视联合播出,累计收视规模超1.1亿人次,收视表现出色。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收视规模达71.1亿人次,位列第三。央视纪录片《大国基石(第二季)》《绿水青山中国答卷》首播收视率分别为2.371%2.294%,包揽社会现实类新播纪录片收视率前两名。北京卫视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问计向新》收视表现突出,首播北京本地平均收视率3.195%,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首位。

分析前三季度的新播纪录片的传播数据和今年以来网友的点播情况,有一点发现值得总结:好的纪录片传播曲线与其他节目类型并不完全一样,特别是自然类、知识类纪录片,他们很少受到时效性的限制,可以穿越时空界限,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这种长尾效应的取得,与几个因素密切相关。我们总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含金量、极致画面感、生活烟火气、心灵抚慰力。不同类型作品具备其中一到几个方面,都有可能产生长尾效应。比如历史知识类的作品,类似于《中国通史》《河西走廊》《中国》《紫禁城》这样的作品,它的首播收视未必很高,但它的点播回看数据能够保持在一个很长时间的高位,而且,在叠加舆论场话题热度这个因素后,这类作品作为一个领域的头部内容,更能受到观众的主动搜索和观看。比如,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纪录片《故宫》《紫禁城》《故宫100》的点播量就会进一步提升。同样,刚才讲到的极致画面感,也适用于我们的超高清政策。在自然类纪录片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一部好作品即使在多年前很受欢迎,但如果拍摄时的清晰度不足,现在的观看意愿就会大幅降低。从这个发现当中,也为我们全媒体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对纪录片的评价不仅要像其他节目类型一样关注首播,关注短期内的传播成效,还要对这些具有长尾效应的作品,比如播出后传播数据保持在一定区间的作品,进行长期的数据观察,以更好地把握精品作品的传播全貌。

第三,纪录片作品破圈传播增多,彰显大小屏融合传播走深走实。

广电总局始终高度重视精品创制传播工作,在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在行业产生广泛影响、取得丰富成果基础上,总局近年来又深化推动精品创作工程,昨天又推出了纪录片创新行动计划这些政策综合运用规划引导、资金扶持、专家支持、协同播出等手段,对纪录片这个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又从垂类而实现分众传播的节目类型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总局专门印发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内容供给21条举措,推动大小屏形成传播合力,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扩大了传播效果。比如,总台纪录片《山河铭记》通过大小屏同步播出,实现广泛覆盖与深度互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收视份额超10%,同时围绕主题策划系列短视频,抖音平台#山河铭记# 话题播放量达4503.9万,以轻量化、可视化、互动化的方式延伸内容价值。今年哔哩哔哩推出的网络纪录片《人生海海》大小屏融合传播效果优异,东方卫视首播期间收视率较频道纪录片平均水平高3.8倍,B站累计播放量突破5055万。通过大小屏联动,优质纪录片内容打通不同受众圈层,收视影响力持续放大,形成协同传播、话题共振的放大效应。

此外,优质纪录片IP的价值延伸,也逐步成为赋能地方文旅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卫视频道和网络视听平台注重纪录片IP的打造和延伸,有效拓宽了纪录片的产业价值。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促进了地域美食的品牌建设,今年第四季开播以来大屏收视触达5.6亿人次,抖音话题超63.4亿播放,吸引众多游客纷纷寻香而去;湖南卫视纪录片《安化黑茶》播出后,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1亿,安化茶马古道景区迎来旅游热潮,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是广电总局部署建设的权威收视统计分析平台,我们将持续关注中国纪录片创作传播的新动态、新趋势,更好地为广大创作者提供数据支撑,为大家更好地理解用户、把握趋势,创作更多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纪录片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来源于:中国视听大数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