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的机遇与挑战

2022-12-16  14:58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前沿科技,随着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替代,相关从业者也产生了危机感。以播音主持人为例,众多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越来越完善和智能化,它们拥有许多传统播音主持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近年出现的虚拟主持人、AI播音主持助手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主持行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也促使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提高意识,明确自身专业素质在智能化时代的不足与优势,尤其要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潮流,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开辟出新的自身发展路径,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的新机遇

技术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当新技术应用于实践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同时也加快了技术的优化和革新。随着人工智能语音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播音主持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例如,5G技术与AI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改变了传统传媒环境,构建出了播音主持的新场景和新语态,带给广大受众全新的播音主持观感。

1.播音主持的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实践活动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效率。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行业拥有了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如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神经网络等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播音主持中的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环节。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众多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平台都为用户提供了信息的智能播报平台,所构建的虚拟主持人不仅端庄、灵活,而且能够随时随地与广大受众对话和交流。在加快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在播音内容生成环节,人工智能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特定算法完成数据收集、主题提炼、模板匹配等具体工作,进一步辅助主持人完成语音播报工作。

2.播音主持的可视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以及创作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播音主持也有了更高的可视化需求。虚拟主持人进一步满足了受众的可视化要求,同时打破了传统播音主持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能够最大程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虚拟主持人主要通过数字化处理技术,构建出或端庄大方或灵巧可爱的虚拟主持人形象,她们能够与受众之间构成新的互动交流方式,产生新的虚拟情感连接。从某种程度来说,虚拟主持人是传统播音主持的进一步优化和拓展,它有助于将各类信息进行格式化的处理,可以辅助真人主持人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工作,并提高其知识运用的效率。

3.播音主持的互动性。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于人际交互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新型播音主持形式具有更高程度的交互性。例如,东方卫视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将网络热门话题进行重点内容的筛选和梳理,更好地追随热点新闻的发展趋势;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广大网友进行互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与真人主持人进行互动,辅助其完成播音主持的工作。另外,虚拟主持人还拥有唱歌、诗词朗诵、答题等其他互动性的技能,这有助于它们在完成播音主持的基本工作之外,进一步构建出轻松、愉快的互动交流场景。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播音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语音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播音主持的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特征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播音主持人正面临着多样性、稳定性、综合性方面的挑战。

1.多样性的缺乏。虚拟主持人不仅能够拥有多种方言能力、翻译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还能够实时切换和模仿不同性格、不同语言风格的主持内容,这是传统主持人所无法做到的。在现实播音主持的场景中,主持人一般会遵循较为固定的风格和流程,以便进一步提高播音主持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但是与虚拟主持人相比,他们缺乏风格上的多样性,同样也无法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2.工作状态稳定性不强。在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许多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具有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新闻主持行业十分重视专业素养和控制失误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场景中,还存在着播音主持人能力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能力素养较高,而刚进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存在专业素养欠佳的问题。另外,真人播音主持人需要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因此难免会受到个人情绪和疲劳等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工作效果,甚至可能影响最终收视率。虚拟播音主持人则没有这方面限制,它们不受情感、疲劳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几乎可以做到零失误。相较而言,真人播音主持人面临着执行方面的较大挑战。

3.能力的综合性不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更多综合性的能力和素养,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效果,播音主持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采集、编写、制作和播报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由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欠缺,节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比之下,虚拟主持人可以很好地实现节目内容的高效率播报。例如,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的虚拟主持人小冰,既可以快速地综合各类天气预测信息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还可以对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点评,并且进行高质量的播报。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播音主持人的独特优势

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但人依旧有着人工智能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即人文性、个性、艺术性等情感化要素。

1.人文关怀。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机器,因此它永远无法具备人类所独有的喜、怒、哀、乐。在播音主持场景中,播音主持人往往既要扮演信息传播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关照广大受众的精神发展和心理发展,以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尽管新技术能够带给人们更具创新性的环境和体验,但是在沟通互动过程中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播音主持人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完成对于广大受众的情感构建。尤其是面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时,传统播音主持人可以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2.个性化表达。尽管虚拟播音主持人可以模仿真人播音主持人的声音和外形,但是它们所具有的特点都是人工设计的,需要以人类行为数据为基础进行模仿。例如,通过学习真人播音主持人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进行对特定内容的新闻播放,它们在外形塑造和声音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无法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主持风格。而传统播音主持人则往往能够凭借自身个性化表达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从而为更多受众所喜爱。例如,端庄大方的董卿、幽默风趣的撒贝宁、段子手朱广权等,他们的个性化特点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

3.艺术性审美。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不仅规定了其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等基础能力,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人格修养以及拥有较高的艺术审美素养。因此真人播音主持人能够进一步与受众形成艺术情感的共鸣,从而进一步优化信息内容的传播过程,这也是虚拟主持人所无法做到的。例如,在音乐和绘画领域,尽管人工智能可以高水平地模仿并进行艺术创作,但它仍然是以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机械运动,而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需要播音主持人结合现实性体验,引导观众进行审美感受。这些审美愉悦性和情感上的共鸣是虚拟播音主持人所无法提供的。

 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的发展路径

在播音主持行业中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无疑需要被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而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人性化优势则需要继续强化。如何融合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而推动播音主持行业创新发展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融合技术优势,实现与时俱进。在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行业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行业环境,这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潮流,进一步转变行业发展的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和能力的与时俱进,避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传统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性优势,融合各类信息化技术,利用更加智能化渠道,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素养。例如,主持人既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的高水平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训练机器人对人类情感的表达,使虚拟主持人成为更加有温度、有情感的助手

2.扬长避短,走人性化路线。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它是机器,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机械性工作;但其缺点也在于它始终是机器,无法进一步完成信息的深度交流工作。因此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目标,要避免在信息搜集、信息获取、分析等方面与人工智能进行竞争,而是要走人性化发展道路。例如,在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时,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未来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要开辟更多服务受众的功能;要进一步转变程式化的新闻主持风格,提高自身亲和力和接地气的程度,要深入基层百姓的生活之中,充分感受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便激发自身发展潜能,使自身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发挥人的主体性优势。人的丰富情感往往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进一步的体现,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见字出声的层次,而是要深入理解稿件内容所蕴含的情绪、内涵以及实用性价值。播音主持人要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要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情,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并维护好自身的品牌形象。只有进一步发挥人的主体性素养优势,才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为播音主持人带来了许多工作上的便利,使他们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新闻信息,提高播音主持效率。但虚拟播音主持人等技术的完善也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促使他们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与素养。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充分发挥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认识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长处,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开拓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新领域。只有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助力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

 内容来源于:《传媒》,作者沈智婉     本文内容刊发于《传媒》202220